3月16日,《求是》雜志發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加快建設農業強國 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強調,農業強國,是拼出來、干出來、奮斗出來的。要鉚足干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而努力奮斗。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要以農業穩為根本立足點。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冠疫情反復延宕,來自外部的打壓遏制不斷升級,各種不確定難預料因素明顯增多。如果一旦農業出問題,飯碗被人拿住,看別人臉色吃飯,還談什么發展?那么,首先,要穩飯碗。以保護種質資源為前提,切實提升糧食產能,把種業振興行動切實抓出成效,保障“藏糧于技”;以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為抓手,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確?!安丶Z于地”。其次,要穩增收?!靶】挡恍】?,關鍵看老鄉”,不斷健全種糧農民收益保障機制,健全主產區利益補償機制,完善價格、補貼、保險“三位一體”的政策體系,多渠道確保農民口袋“富起來”。最后,要穩發展。建設農業強國、實現農業現代化是我們的目標,在鄉村振興剛剛破題,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的情況下,決不能松勁歇腳、偷懶懈怠,要持續壓緊壓實責任,精準動態幫扶檢測,堅決防止出現返貧現象,確保幫扶政策落地生效。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要以建設強為重要突破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農業強國,利器在科技,關鍵靠改革。必須協同推進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開辟新領域新賽道,塑造新動能新優勢,加快實現量的突破和質的躍升?!钡谝?,就是要科技賦能加碼。聚焦關鍵農機裝備、耕地質量、農業節水等多領域,整合各級各類優勢科研資源,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引入現代農業技術與設備,加快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5G等信息技術手段與糧食生產各領域、各環節全面融合發展,打通科技進村入戶“最后一公里”。第二,就是要產業強力推進。牽好產業興旺“牛鼻子”,深學細悟“土特產”3個大字,找好用好農業農村特色資源,因勢利導、因地制宜明確發展方向,持續推進農村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探索實施“文旅興農”“數商興農”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形成“一鎮一業、一村一品”農業發展新格局,為建設農業強國提速助跑。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要以人才興為基本著力點。鄉村振興,關鍵在人。人才興,則鄉村各項事業興;人才廢,則鄉村各項事業緩。要想做好鄉村振興這篇大文章,就需要精準“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發掘好發展引路人、產業帶頭人、政策明白人。一方面,堅持“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縣委書記當好“一線總指揮”,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鄉村振興的發展優勢,打造一支政治過硬、適應新時代要求、具有領導農業強國建設能力的“三農”干部隊伍,既能深入群眾、扎根群眾,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又能“俯下身子”“邁開步子”講好故事、說明政策。另一方面,要樹立引才引智并重理念,破除人才瓶頸制約。讓回鄉大學生有機會、有渠道、有保障,讓“新農人”有技術、有理論、有尊嚴,讓科技人才有平臺、有政策、有作為。在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引領下,黨政干部人才和本土人才支持下,高素質農民、新型化農民建設下,激起一池活水引春來,奮筆“蘇”寫建設農業強國新篇章。
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早已不是三思而行,而是勢在必行,從現在開始,就要鉚足干勁,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而積聚力量,為共謀同劃鄉村振興而努力奮斗。(潘永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