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出版的第6期《求是》雜志發表了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的重要文章《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文章強調,農業強國,是拼出來、干出來、奮斗出來的。要鉚足干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而努力奮斗。
文章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全局高度,深刻闡述了建設農業強國的重大意義,進一步明確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三農”工作的目標任務和戰略重點。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文章的精神,切實扛起江蘇要“在推進農業現代化上走在前”的光榮使命,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魚米之鄉,激勵全省上下在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中奮力推進農業強省建設行穩致遠,努力在農業強國建設中“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貢獻”。
強國必須強農,農強方能強國。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江蘇工作作出重要指示,3月5日在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發表了重要講話,其中飽含著對江蘇“三農”工作的殷切期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農業強國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根基,推進農業現代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江蘇建設高水平農業強省,充分彰顯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感恩奮進的政治擔當,是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的重要舉措。作為中華農耕文明重要發源地之一,江蘇自古就是富庶之地、魚米之鄉。新時代十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的指引下,江蘇把建設高水平農業強省擺在現代化建設的重中之重,依靠持續努力端穩了飯碗,擁有較為齊全的農業產業類型,具備雄厚的農業科技創新能力,筑牢了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邁進的厚實家底。一幅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生動畫卷正在江蘇徐徐展開。
產業旺則農村興。以產業興村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讓鄉村共富路越走越寬,這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中央一號文件指出,依托鄉村特色優勢資源,打造農業全產業鏈。要因地制宜發展產業,讓鄉村發展從“輸血”轉向“造血”,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要以延長產業鏈好人提高商品率為突破口,著力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業,促進生產專業化、經營集約化、管理企業化,將農業再生產過程的產前、產中、產后諸多環節聯結成為一個完整的高質量產業鏈。要持續開展補鏈、延鏈、鍛鏈行動,通過產業布局再優化、科技賦能再提升、融合潛力再挖掘、發展機制再完善,切實提升現代農業產業的競爭力。江蘇這些年深入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圍繞“蘇韻鄉情”,緊扣“鄉產”“鄉游”“鄉食”“鄉宿”,鼓勵地方創特色品牌,讓農業休閑旅游成為鄉村經濟振興的重要增長極。
環境是鄉村的“底色”,美麗鄉村是顏值氣質兼修。農民過去是想溫飽,現在是盼環保;過去是要生存,現在是要生態。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成為人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加快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江蘇樹牢鄉村建設為農民而建的鮮明導向,聚焦讓農民具備現代生活條件這一目標,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鄉村建設新實踐。今年將創建130個“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培育形成一批融山水、田園、產業、鄉愁于一體的特色田園鄉村示范區,推動特色田園鄉村從“點”向“面”延伸拓展。同時,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推動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珍惜鄉村的一花一木、一庭一院、一山一水,讓農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用美麗鄉村扮靚美麗中國。
人才是鄉村振興中最關鍵、最活躍的因素。要以政策聚人才,打造鄉村振興人才聚集高地。強化“人才就在身邊”的理念,積極發掘培養一批土專家、田秀才、鄉創客、新農人,讓鄉土人才人盡其才,擴大社會參與提升聚合力。要以環境聚人才,為促進鄉村振興聚英才蓄勢能。要以服務聚人才,讓人才心無旁騖投身鄉村振興。在培養上用心,在服務上用情,在使用上用力,以人才“活水”澆灌鄉村振興的“沃土”,開出“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幸福之花”。要尊重農民的首創精神,廣泛依靠農民、教育引導農民、組織帶動農民,真正把廣大農民的創造潛力轉化為農業強省建設的強大動力,譜寫建設“強富美高”現代化新江蘇的輝煌篇章。(陳寶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