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寶明
寶應的射陽歷史上是重鎮。漢魏六朝時期,寶應境內曾設置射陽縣、平安縣和東陽縣,射陽縣歷史影響最大。三國陳登在此任職,在縣西筑堤防洪,后又重浚邗溝,新鑿夾耶渠,興修水利,開發農田。射陽日益興旺發達,成為當時廣陵郡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形成了寶應歷史文化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期。此時在中國文化史上,這里出了幾個有影響的人物,都和曹操、袁紹有過從,而且都是反對袁紹暴政的。一是臧洪,二是陳容,二人因反對袁紹英勇就義。二人殉難后,射陽父老景仰他們的高風亮節,建造了臧陳烈士祠,有書將此陳誤為陳琳,大謬矣。清代時,寶應探花馮煦親書“臧陳舊址”,其石額至今依然豎立在古鎮射陽的城門上。四字若蹲猊,雄壯、雅健,非大手筆而無此風。
陳琳,字孔璋,寶應射陽人。其時天下大亂,陳琳避難于冀州,先后在何進、袁紹部下為吏。因長于文字,所以袁紹使典文章,任常管書記。袁紹討伐曹操,為師出有名,恭請陳琳寫檄文,陳琳欣然命筆,成《為袁紹檄豫州》,全文1471字,筆鋒犀利,氣勢磅礴,聲討曹操語語中的,字字珠璣:
操便放志:專行脅遷,當御省禁;卑侮王室,敗法亂紀;坐領三臺,專制朝政;爵賞由心,弄戮在口;所愛光五宗,所惡滅三族;群談者受顯誅,腹議者蒙隱戮;百僚鉗口,道路以目。
為進一步表曹操出身微賤,還抖出其父是時人所鄙宦官的底子:
父嵩,乞匄攜養,因贓假位,輿金輦璧,輸貨權門,竊盜鼎司,傾覆重器。
可謂用筆如刀,峭勁逼人,成為檄文中的極品。
但袁紹失敗,陳琳也被曹操俘虜。在勝利者面前,階下囚的結果可想而知。當他面對曹操時,已抱定一死的決心。但事情發生戲劇性變化,成為文學史上的美談。
曹操自己的詩文極好,他見到檄文,其事昭、理辯、氣盛、辭斷,以至他不由得對其氣勢旺盛,辭語精警而擊節嘆服,雖不能不氣,但對陳琳禮遇,質問也在情理之中,“卿昔為本初(袁紹)移書,但可罪狀孤而已,惡惡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倒是陳琳不卑不亢,回答頗妙,“箭在弦上,不得不發”,士為知己者死,箭非自發而弦發。袁紹為弦,陳琳為箭,“的”自然是曹操;若曹操為弦,陳琳為箭,“的”自然是袁紹。曹操為其妙答深深折服,竟然一點不責怪,反倒“憐其才,而赦之,命為從事?!边B一直持“尊曹抑劉”的毛綸、毛宗崗父子也很贊賞,在《三國演義》的批語中說,盡管陳琳是“為袁紹而罵,而非琳罵之”,但是換個角度,“使琳為曹操罵紹,則紹必殺琳,紹不能為此度外之事,而操獨能為此度外之事,君子于此益議袁曹之優劣矣?!边@段換位比較,入情入理,批語一直作為經典。
陳琳從建安五年(200年)被曹操所獲到建安二十三年病卒,在曹操手下為官,提為門下督。其文章為曹操、曹丕父子所欣賞,曹丕在《與吳質書》中說,“孔璋章表殊健,微為繁富?!倍牟筛徊懿倏粗?,“軍國書檄,多琳潘所作也?!痹凇度龂尽ね豸觽鳌分杏浻幸皇?,“琳作諸書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頭風,是日疾發,臥讀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數加厚賜?!标惲杖ナ篮?,曹操下令厚葬,歸葬家鄉寶應射陽。
陳琳著有《陳孔璋集》十卷,可惜今已散失。其《飲馬長城窟行》:
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
往謂長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
官作自有程,舉筑諧汝聲!
男兒寧當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長城。
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
邊城多健少,內舍多寡婦。
作書與內舍,便嫁莫留住。
善待新姑嫜,時時念我故夫子!
報書往邊地,君今出語一何鄙?
身在禍難中,何為稽留他家子?
生男慎莫舉,生女哺用脯。
君獨不見長城下,死人骸骨相撐拄。
結發行事君,慊慊心意關。
明知邊地苦,賤妾何能久自全?
全篇構思獨特,雖為詩歌,更像獨幕話劇,且純以對話方式寫成,因丈夫服勞役而長期夫妻分離,丈夫忍痛要妻子改嫁,而妻子情愿為夫苦守,描寫繁重的勞役給廣大人民帶來的苦難,是最早的文人擬作樂府詩的作品之一。對統治者的痛恨,對時代造成百姓的災難,不是諷刺,勝過諷刺。
作者簡介:
揚州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致力研究文化的傳承守正,開拓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