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杰
十分姿色,萬種風情。一腔熱血,千古英魂。
這是大型舞劇史詩《金陵十三釵》觀后,在我的心頭留下的一道抹不去的印痕。
80多年前,一場民族之殤!一段永遠的民族之恨!國都南京淪陷了!金陵女子學院,一群秦淮河邊的風塵女子和一群豆蔻未開的女學生在此避難遇見了。一邊是年方二八的清純,一邊是習慣了燈紅酒綠的金釵,清濁兩支,紅白兩道。因為共同面對侵略者的肆意蹂躪,因為共同目睹英雄的戰士與敵人同歸于盡的壯麗一幕,因為共同營救身負重傷的士兵,她們開始盡釋前嫌,相扶相持。
可是,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心懷歹意的侵略者少佐逼向了女校長,要求女學生們參加他們的勝利慶功會表演。孩子們知道,這是一道羞辱之門,地獄之門。于是一條條白綾高高掛起,孩子們決心以集體自盡的方式相抗,卻及時被金釵們救下了。玉墨,曾經的書香女子,一朵落入風塵的玫瑰,毅然率領金釵們暗自帶著剪刀替代前往,慷慨赴死……
舞蹈,生命的敘說,靈魂的表白。
此時此刻,舞臺在旋轉,時空失重。一段怎樣難度的肢體語言,才可以表達出她們內心的掙扎?她們知道,等待她們的是一個怎樣的結局。她們準備好了!一個悲壯的遭遇,換取一次精神的升華。這便是一群秦淮河邊的風塵女子,在生與死面前的艱難選擇和人性光輝。
此時此刻,舞臺天幕上出現了一行鮮紅的大字:在反人類的戰爭暴虐下,女性之花的綻放,燦若朝霞。
此時此刻,我分明被這鮮血染紅的大字驚到了!
我不知道一個人在什么時候可以作出超乎尋常的選擇,不知道一個柔弱的女子在什么時候能夠作出驚天地泣鬼神的壯舉。她們以如此柔弱的肉身之軀對抗侵略者的暴虐,閃耀出傲然天地的靈魂之光。她們以如此決絕的行動詮釋了個體生命的價值,宣示我大中華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氣節。
花,女性之花!一個多么美麗的隱喻!竹、菊、梅、蘭,本應該帶著晶瑩的露珠,綻放在和平的春夏秋冬,綻放在幽深的靜香書屋,或是含苞欲放在日月晨昏,恣意奔放在山野自然。
此時此刻的女性之花,卻是綻放在侵略者的刺刀之下,綻放在暴虐者的猙獰之中。你不禁舉頭問天:誰之過?長天不語,蒼穹無聲:戰爭之過!叢林法則之過!
戰爭之罪惡,罄竹難書!
……
明月湖上,燈火絢爛。光與影的和諧在水中輕輕搖漾,好一幅人間詩畫。
“太過激烈了,心里不好受!”夫人依然沉浸在剛剛經歷過的舞劇情境之中。
“是??!真是一場世間的悲??!”
回首過往,這樣的悲劇千百年來曾在我們的國土上一次次發生,柳如是,董小宛,賽金花,“八女投江”,那燦若朝霞的女性之花,染紅了我們的一寸寸國土。如今,我們有幸身處太平,怎能夠不珍惜,不懂得!
春日和風掠過了湖面,一盞盞華燈如盛開的花朵。我是多么希望,這盛開的花朵永遠不衰,永遠盛開在戰爭之外。
讓女人遠離戰爭,讓女性之花在和平里美麗綻放,在歌舞升平里盡情綻放,這是社會文明的表征,是尊重生命的邏輯基點,也是人類進步的本來意義。
舞蹈,生命的敘說,靈魂的表白。
舞蹈,從來不僅僅是美!美的背后,還有生命的沉重和歷史的沉思。
作者簡介:
揚州大學新聞傳媒學院創院院長,教授。著有散文集《天地不言》等。